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1-17
999+
15.63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为掌握基层治理存在的
问题,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县通过实地走访、
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全县*个乡镇区(街道、场)约*个村
(社区)开展了农村基层治理专题调研。
一、总体情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农村面积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
积* %,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常住人口*万人,
户籍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全县
*个镇街共有*个村,*个村民小组,行政村党组织*个(其中:
村级党委*个、村级党总支*个、村级党支部*个,村民小组党支
部*个)。
全县党员总数为*名,其中农村党员*名(*岁以上的有*
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综合城镇化进程、社会结构、产
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根据调研情况,*县的农村大致可以
分为以下三类:城中村,*个,占* %;城郊村,*个,占* %;
农业村,*个,占* %。
二、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都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治
理工作,实施大抓基层战略,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础,尤其是开展基层治理*+*+*专项整治,取得
了明显成效。由于*县农村地区地域广、差别较大,目前,
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两差”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作用发
挥差。当前,村(社区)“两委”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弱,任期*年
没有给群众留下很好的业绩,群众的生活、公共设施都无明显
改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揽能力、影响力不强,村民有困
难首先想到的不是党组织,而是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等,群众对
党组织和村干部的认可度不高。二是村民自治组织力量差。村
委会在农村地位比村委会高,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同时,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没有独立的班子、账户和办公场所,法人
代表一般都由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委会决定集体“三资”的处置和
集体经济运作。
(二)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两缺”问题。一是村干部、党员和
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部分群众
对村务工作不知晓、不理解、不支持,干群感情生疏。目前,
村民代表党员比例不高,村小组长党员比例也较低,党员与群
众联系少,群众认可度低。二是村务工作监督的缺位。民主监
督不完善,一些事关全村发展、村民利益的重大决策,以村主
要干部碰头决定或“两委”班子讨论研究居多,少数任职时间较长、
资格较老的村支部书记不管大事小事都是个人说了算。村务公
开不规范,公开的范围不广,公布的形式单一,公开的内容不
齐全。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两落后”问题。一是集体经济发展落
后。全县*个村,。全县年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村有* 个,占* %,
年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村有*个,占*%;收入为*的村有*个(龙
田镇下洞村),占*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建设
滞后,道路交通建设不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普遍缺
乏,环卫设施差等等。
(四)农村基层治理的“两多”问题。一是空心化村多。*处
于珠三角边缘,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对农村年轻人吸引力非常大,
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数是“*”部队(妇女、儿童、
老人),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历
史欠债多。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兴起,这些企
业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企业,环保措施不到位。同时,
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科学种养知识和技术薄弱,过度依赖
和过量滥用农药化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五)农村基层治理的“两涣”问题。一是民心涣散。主要体
现为村民凝聚力、团结力弱,没有主心骨,村里缺乏共同的“道
德约束”、民心散乱,基层“一盘散沙”。二是民俗涣失。年轻人
外出务工导致不少村的传统习俗工艺、民俗风情得不到有效传
承,出现“后继无人”的危机。
三、农村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县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综合起来,主要有五方面:
(一)乡镇龙头作用未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失责”。大部分乡镇都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一些乡
镇根本没有精力管理、服务和监督、考核行政村,影响农村基
层治理效果。二是资源“失调”。大部分乡镇由于财力所迫,往往
会把市、县部门每年安排用于农村基层治理的资金、资源,扣
留一部分作为乡镇日常开支。三是选人“失效”。部分乡镇党委不
够重视农村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没有注重后备村干部的培养,
村干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低等问题长期得
不到根本解决。
(二)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欠缺。一方面,村组发展集体经
济的思路“模糊”。有的乡镇认为村组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资源
和条件,发展视野不开阔,大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仍然沿用“大锅
饭”的分配模式,以致养成农村基层干部长期不作为、不主动的
惯性思维。另一方面,村组发展没有走特色经济之路。乡镇
(街道)没有因地制宜研究指导,以致一些村组盲目找项目、
投资金,发展一些短期项目、不切合实际的种养项目和带有影
响村民生产生活的污染项目,造成村组集体经济“二次负债”。
(三)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出现“架空”。目前,行政村作为行
政体系最基层的一级,承担着上级政府延伸下来的职能。但由
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行政村无资产、无资源,没有说话的“资本”,
相当于“空架子”,很难行使自治组织的职责。村民小组直接面对
群众,且实际掌握着农村大部分资产资源,本应是基层治理主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为掌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全县*个乡镇区(街道、场)约*个村(社区)开展了农村基层治理专题调研。一、总体情况*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农村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常住人口*万人,户籍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全县*个镇街共有*个村,*个村民小组,行政村党组织*个(其中:村级党委*个、村级党总支*个、村级党支部*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个)。全县党员总数为*名,其中农村党员*名(*岁以上的有*名),占全县党员总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