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VIP专免
2024-01-17
999+
179.2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某市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探索发展:锂电产业在曲折中成长前进
我市锂电产业起步于 2003 年,在全国都是比较早的,逐
步聚集了像海特电子、神工海特、润峰电子、久力电子、威
斯特车业等一批锂电企业,最盛时有 30 多家,产品涵盖电
芯、 PACK 组合、模具、正极材料等,号称仅次于广东、天
津的全 国锂电池产业的第三大聚集区。后来,由于政策红
利消减和 企业经营不善,2013 年前后大批企业破产关闭,
仅剩下精工
电子等硕果仅存的几家,锂电产业发展从高峰陷入低谷。
在沉寂了七八年后,2022 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
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锂电产业作为“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的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
都",我市锂电产业迎来了涅槃重生的崭新阶段。目前,已集
聚了中材锂膜、天瀚新能源、精工电子、丰元锂能等锂电企
业 57 家,其中规上企业 14 家,主要分布在某市高新区和
某 市、某区、某区。2022 年,全市锂电产业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 26.8 亿元,同比增长 88.7%,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
长 55.1%, 高于全市平均 44.3 个百分点。2023 年上半年,
全市规上锂 电产业增加值增长 48.8%,高出规上工业增加
值增幅 41.3 个 百分点,锂电产业逐步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主要呈现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高质量编制《某市市锂电产业
发展规划(2022—2025)》,出台《关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
实施意见》,明确“一处核心基地+三处配套产业区+三处协调
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布局。1,即某市高新区
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第一个 3,即某市市
锂电隔膜及电解液、某区锂电负极材料及电解液、某区锂电
正极材料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第二个 3,
即市中区电解液添加剂、某区电控芯片、某区应用及储能“三
个协调发展区",引导各区(市)锂电产业差异化、协同化发
展,构建“ 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锂电产业
发
展新格局。
二是发展动能加快汇聚。按照规划,我市锂电产业产值
2023 年要达到 300 亿,2025 年达到 800 亿,2030 年达到
1500 亿,2035 年达到 3000 亿。其中,2022~2025 年,
引入 5-10 家以上轻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的锂电池生产企
业,培育一批 销售收入在 5-10 亿元之间的配套企业,形
成超过 50-100 家 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围绕实现这一
目标,各区(市)聚 焦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招大引强,引进
落地了欣旺达动力电 池、 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锂电产
业发展注入了动能、提
供了支撑。
三是产业链条日趋完备。工作层面,树立链式发展的导
向,建立“链长+链主+联盟+产业学院”的工作机制,成立锂
电产业联盟、某市市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暨某市学院锂电产
业学院。"链主"企业包括精工电子、丰元锂能、振兴炭材、
中材锂膜 4 家企业。产业层面,建立产业图谱,产品种类
达 到200 多个,构建了从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原材
料生 产,到单体电池、 PACK 组装电芯性能及安全检测评
估、电池 系统集成与制造、再延伸到产品应用、回收拆解
的较为完善
的产业链。
四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锂电科研平台 13 个,其
中 国家 级平 台 1 个 , 省 级 平 台 5 个 , 市 级平 台 7 个 ; 累
计 申 请 锂电相关专利969 项,获批专利 698项,省级及
以上锂电高 端人才 2 人。某市高新区拥有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知识产权 集群管理试点区、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测
检验中心、某省 锂电池标委会秘书长单位等国家、省市级
研发平台 40 个,入 选国家科技部 2022 年度创新型产业集
群试点。国家锂电池产 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获批国际 CB
计划认可和北美 UL 标准授
权实验室资质,为锂电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五是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企业普遍看好我市锂电产业发
展前景,投资兴业的信心足,干事创业的热情高,对打造锂
电首位产业充满期待,表现出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
意愿。实地参观的项目,在建工程施工快马加鞭,现场一派
火热气象;达产项目全面复产,经营稳健。市委、市政府成
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中国北方锂电网,
组建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为推进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保
障。各区(市)、高新区聚焦锂电首位产业,坚定信心决心,
强化服务支撑,推动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大干快上的劲头更
旺、底气更足了。
二、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竞争
( 一)有利机遇
一是市场前景广阔。从国际市场看,全球锂电池产量中
动力锂电池市场份额占比为 70.8%、消费锂电池占比为
22.2%、储能锂电池占比为 7%,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
中国 6 个、韩国 3 个、日本 1 个,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完整
产 业链及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随着新能源汽
车、储 能等产业快速发展,锂电池应用端需求快速提升,
头部锂电 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步伐,锂电产业保持高速发展
态势。从国 内市场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锂离子
电池应用市 场需求旺盛,2022 年全国锂电池产量 324GWh,
同比增长 106%, 其中动力、消费、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
220GWh、72GWh、 32GWh, 分别同比增长
165%、18%、146%,正极材料、隔膜、 电解液增幅接近
100%。新能源汽车尽管补贴力度下调,但国 产品牌、合资
品牌以及国外品牌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2 年,我
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约 160%,2023 年一季度, 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量增速达 142%。据估算,2022 年至2025
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8%。储能电
池,随着 5G 基站建设如火如茶,船舶动力能源锂电化趋势
渐 升,电网调频调峰以及分布式储能系统逐步规模应用,
我国 储能市场用锂离子电池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
我国储 能 电 池 出 货量 48GWh, 同 比 增 长 260%, 预 计 2023
年有望突破
90GWh。
二是政策利好叠加。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
业的扶持 力度 , 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新 能
源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 年)》,为未来十五年我
国新 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规划》中提出“到
2025 年,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为动力电池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我国《“十四
五”新型储能 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 年,新型储能
由商业化初期步 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
用条 件 ,将有 力 地 推 动 锂 离子 电 池 在 储能领 域 的 应
用。2023 年 1 月,某省“两 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某
市集聚发展锂电产业”。今年,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
确“打造全省首位、全国领先的锂电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
标,提出“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积 极构建更具竞争力和
影响力的锂电产业生态",制定出台《关 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
的实施意见》,为锂电产业发展明确了路
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相关配套政策及时跟进,逐步完善。
(二)竞争挑战
一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强
摘要:
展开>>
收起<<
某市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探索发展:锂电产业在曲折中成长前进我市锂电产业起步于2003年,在全国都是比较早的,逐步聚集了像海特电子、神工海特、润峰电子、久力电子、威斯特车业等一批锂电企业,最盛时有30多家,产品涵盖电芯、PACK组合、模具、正极材料等,号称仅次于广东、天津的全国锂电池产业的第三大聚集区。后来,由于政策红利消减和企业经营不善,2013年前后大批企业破产关闭,仅剩下精工电子等硕果仅存的几家,锂电产业发展从高峰陷入低谷。在沉寂了七八年后,202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锂电产业作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北方...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