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行政管理0-【精编资料】-09-行政部绩效考核方案
VIP专免
2024-01-16
999+
346.5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行政部
绩效考核方案
编制:
审批:
版本:
分发号:
目 录
一、目的..........................................3
二、行政部工作特点................................3
三、原则..........................................5
1、公开性原则...................................5
2、客观性原则...................................5
3、差别性原则...................................5
4、时效性原则...................................5
四、用语的定义....................................6
五、考核内容及程序................................6
1、考核的内容分一下几个部分:...................6
2、分值计算:...................................6
3、考核的程序:.................................7
六、考评者与被考评者..............................8
1、考评者.......................................8
2、被评价者.....................................8
七、考评结果的运用................................8
八、考评申诉......................................8
附件一、行政主管绩效考核评价表....................9
附件二、行政专员绩效考核评价表...................12
附件三、行政后勤绩效考核评价表...................15
附件四、行政前台绩效考核评价表...................18
附件五、行政内保绩效考核评价表...................21
一、目的
绩效考评的目的是对被考评者进行工作业绩、能力、
态度等的定量、定性评价,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实现
绩效的持续改进,并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异动、培训
及薪酬变动等的依据。
二、行政部工作特点
公司中的行政部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于公司核心
业务流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工作性质主要为支持、服务为
主。其工作本身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第一:工作难以量化。行政人员的工作结果很难用定
量的数据来衡量,往往需要通过定性指标来判断,这就很
难避免判断过程中的主观性。
第二:工作内容往往为某项事件的过程,成果不显化。
这将加大考核者对行政人员工作质量的判断难度。
第三:临时性工作任务多,计划性不强。相对而言,
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人员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临时性工作任
务较多,这将直接影响考核人对行政人员考核重点的关注。
第四:行政部门内部存在着大量临时性的团队合作式
工作。在工作繁忙或临时追加工作时,往往会调动部门大
部分甚至全部人员开展某项工作。这将增加考核者判断每
个行政人员在团队工作中表现的难度。
第五:需要协调横向、纵向的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工
作本身需要做大量内外部协调,协调的质量会影响到相关
部门的业绩,甚至公司的业绩。因此对其工作质量的衡量
的难道将加大.
三、原则
1、公开性原则
绩效考评标准、考评程序和考评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
规定并向全体员工公开。
2、客观性原则
绩效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
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性因素和感情色彩。
3、差别性原则
考评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
考评结果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
4、时效性原则
考评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评者;考评数据要求与
考核周期相吻合,而不该将本期之前的行为强加于当期的
考评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绩效和比较突出的一两个成
果来代替整个考核期的绩效进行评价。
四、用语的定义
本制度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1、绩效考评:指考评者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
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
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
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评是绩效考核和评价的总称。
2、考核周期:指同一考评类型中上一次考评起始与本
次考评起始之间间隔的时间段。
五、考核内容及程序
1、考核的内容分一下几个部分:
(1)、绩效成果:本月内完成的重要工作;
(2)、专业技能: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能;
(3)、工作态度:本职工作内的协作精神、积极态度
等。
2、分值计算:
总分满分100 分,绩效成果 50 分,专业技能20 分,工
作态度 30 分。
每项工作得分=标准分值*评定结果(如:标准分值为
10,评定结果为优,则该项工作得分=10*0.9=9 分)
3、考核的程序:
1)员工的直接上级为该员工的考核负责人,具体执行
考核程序;
2)直接上级一般为该员工的考核负责人;
3)每月月初对员工上个月一整月的工作情况、专业技
能表现情况、工作态度进行评定打分;
4)考核结束时,考核负责人必须与该员工单独进行考
核沟通;
六、考评者与被考评者
1、考评者
评价者为直属上级。
评价者的职责如下:
评价者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观察到的具体事实
作出评价。必须消除对被评价者的好恶感、同情心等偏见
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做到公正有据。
不对考核期外和职务工作以外的事实和行为进行评价。
2、被评价者
被评价者为部门内所有员工。
七、考评结果的运用
考评结果作为薪资变动、人员异动及培训等的依据;
考评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存档,经部门主管批准方可查
阅,原件不得外借。
八、考评申诉
被考评者若认为考评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于绩效反
馈后七个工作日内向直属上级申诉。
附件一、行政主管绩效考核评价表
部门:行政部岗位:行政主管姓名:考核时段:
考核要
素考核指标
单项分
值
考核内容
上级
秀(1) 优(0.9) 良(0.8)中(0.6)差(0.4-0)
绩
效
成
果
50
%
计
划
执
行
提交计划及时性 1及时率为100% 及时率为90%以上 及时率为80%以上 及时率为60%以上 及时率为0-40%
制定计划的针对性 2针对性为100% 针对性为90%以上 针对性为80%以上 针对性为60%以上 针对性为0-40%
计划完成率2完成率为100% 完成率为90%以上 完成率为80%以上 完成率为60%以上 完成率为0-40%
计划外工作完成率1完成率为100% 完成率为90%以上 完成率为80%以上 完成率为60%以上 完成率为0-40%
计划执行的改进 2改进率为100% 改进率为90%以上 改进率为80%以上 改进率为60%以上 改进率为0-40%
业
务
管
理
信息管理 7
及时准确收发并传递副总通
知或处理的信息, 切中要点
及时准确收发并传递副总通
知或处理的信息,引起重视
准确收发并传递副总通知或
处理的信息, 有所参考
及时收发并传递副总通知或
处理的信息, 作为阅存
收发并传递副总通知或处理
的信息, 无关紧要
突发事件的处理 8
能对突发事情随机应变,及
时性及完成率100%
能对突发事情随机应变,及
时性及完成率90%
能对突发事情随机应变,及
时性及完成率80%
能对突发事情随机应变,及
时性及完成率60%
能对突发事情随机应变,及
时性60%以下
公司资产管理 6
资产按类别编号有序存放,
有清晰台帐,熟悉各类资产
的价值与位置,能在3分钟内
找到需求资产
资产按类别编号有序存放,
有清晰台帐,熟悉各类资产
的位置,能在5分钟内找到需
求资产
资产按类别编号较及时,有
清晰台帐,熟悉各类资产位
置,能在8分钟内找到需求
资产按类别编号较及时,有
编号、类别重复现象,台帐
较清晰,较熟悉各类资产位
置,能在10分钟内找到需求
资产
资产编号不够及时准确,有
编号、类别重复现象,台帐
较模糊,不够熟悉各类资产
位置,找寻需求资产速度慢
教室管理 6教室安排及时、合理,做到
了上课人数与班级大小相匹
配,各学科上课无冲突
教室安排及时、合理,各学
科上课无冲突
教室安排合理,能在上课前
保证安排出教室,各学科上
课无冲突
能够在学员上课前安排出教
室,但有教室重复被安排的
现象出现,造成上课冲突
未能在学员上课前及时安排
出教室,延误课程的开设,
有教室重复被安排的现象出
现,造成上课冲突
公司成本控制管理 6
控制成本意识强烈,寻去供
应商前做到了货比三家,选
取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能
有效节减少成本支出
控制成本意较强识,寻去供
应商前做到了货比三家,选
取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能
主动节约资源
具有控制成本意识,尚能节
约各项成本,但成果不明显
控制成本意识较低,有浪费
现象
成本意识差,常有浪费,成
本支出严重超支
部门工作完成度 3
部门工作完成出色,能为公
司运营提供有效保障,事半
功倍
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较好,能
为公司运营提供有效保障
部门工作能按时完成,但仍
需改进
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较差,影
响公司正常运营,但影响不
大
部门工作无法完成,严重影
响公司正常运营
摘要:
展开>>
收起<<
行政部绩效考核方案编制:审批:版本:分发号:目录一、目的..........................................3二、行政部工作特点................................3三、原则..........................................51、公开性原则...................................52、客观性原则...................................53、差别性原则...................................54、时效性原则.......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