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361-《x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8篇

VIP专免
2024-01-16 999+ 246.17KB 8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xx 县应急管理局
- 1 -
目录
1 总 则....................................................................................................4
1.1 编制目的....................................................................................4
1.2 编制依据....................................................................................5
1.3 适用范围....................................................................................5
1.4 分类分级....................................................................................5
1.4.1 突发事件分类................................................................5
1.4.2 突发事件分级................................................................6
1.5 工作原则....................................................................................6
1.6 应急预案体系............................................................................7
1.6.1 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8
1.6.2 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8
1.6.3 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9
2 组织指挥体系......................................................................................9
2.1 领导机构....................................................................................9
2.1.1 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9
2.1.2 县应急委主要职责......................................................10
2.2 指挥机构..................................................................................10
2.2.1 县级专项应急指挥部..................................................10
2.2.2 县现场指挥部...............................................................11
2.3 办事机构.................................................................................14
2.3.1 县应急委员会办公室..................................................14
- -
2.3.2 县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4
2.3.3 县级应急值守机构......................................................15
2.4 县应急专家组..........................................................................15
2.5 基层应急机构..........................................................................15
3 运行机制............................................................................................16
3.1 监测预测..................................................................................16
3.1.1 预防..............................................................................16
3.1.2 监测..............................................................................17
3.1.3 预测..............................................................................18
3.2 预警..........................................................................................18
3.2.1 确定预警级别.............................................................18
3.2.2 预警发布......................................................................19
3.2.3 预警响应......................................................................20
3.2.4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23
3.3 信息报告..................................................................................23
3.3.1 报告程序......................................................................23
3.3.2 报告内容......................................................................24
3.3.3 报告时限......................................................................24
3.4 应急处置..................................................................................25
3.4.1 先期处置......................................................................25
3.4.2 应急响应....................................................................26
3.4.3 指挥与协调................................................................27
- -
3.4.4 应急处置措施...............................................................29
3.4.5 应急联动.......................................................................32
3.4.6 扩大响应.......................................................................33
3.4.7 区域合作.......................................................................33
3.4.8 信息发布.......................................................................33
3.4.9 应急结束.......................................................................33
4 善后与重建........................................................................................34
4.1 善后处置..................................................................................34
4.2 社会救助..................................................................................34
4.3 调查评估..................................................................................35
4.4 恢复重建..................................................................................36
5 应急保障............................................................................................36
5.1 队伍保障..................................................................................37
5.1.1 综合救援力量...............................................................37
5.1.2 部门专业力量...............................................................37
5.1.3 武装救援力量...............................................................37
5.1.4 乡镇综合性救援力量..................................................37
5.1.5 社会救援力量...............................................................37
5.2 资金保障..................................................................................38
5.3 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保障.....................................................38
5.4 医疗卫生保障..........................................................................40
5.5 交通运输保障..........................................................................40
- -
5.6 通信保障..................................................................................41
5.7 公共设施保障..........................................................................41
5.8 治安保障..................................................................................42
5.9 科技支撑保障..........................................................................43
6 监督管理............................................................................................43
6.1 预案演练..................................................................................43
6.2 预案培训..................................................................................44
6.3 宣传教育..................................................................................44
6.4 监督与检查..............................................................................45
6.5 责任与奖惩..............................................................................45
7 附 则..................................................................................................46
7.1 预案管理..................................................................................46
7.2 预案实施..................................................................................47
8 附 件..................................................................................................47
附件 1: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48
附件 2:县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及办事机构所在部门................49
附件 3:xx 县专项应急预案及修编部门...................................50
- 4 -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
学、规范、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
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xx 省对条xx 省
xx 省xx 市
案》等法律法规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xx 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周边
县区对本县可能造成直接响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本预案指导 xx 县突发事件防和应对工作。
1.4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突发事件指突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社
危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事件。
1.4.1 突发事件分类
据突发事件的发生程、性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
- 5 -
以下四类:
1自然、地
、生物灾森林火灾等。
2。主危险业的
类安全事及交通运输事公共设施和设备事辐射
、大面积电网停电和突发环境事件等。
3公共事件主要染病
疾病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等其响公众
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4社会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件、
经济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涉外发事件和性事
件等。
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联的,类突发事件可
能与其类别的事件时发生,或引生、生事件,应当具
,统应对。
1.4.2 突发事件分级
突发事件一分为级,分别为:(特别重大
重大(较般)
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按照其性、造成损失、危害程度、可
性和响范围等因素,一般由到低划分为别重大、重大、
大和一般四级。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参照相应县级以上专项应急
预案、部门应急预案。
- 6 -
1.5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 7 -
保障公众健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要任,最大限度减少
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危害
2,预主。持预防与应急结合
非常态相合,做到、预防在研判、保障在
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工作贯穿市规、建设管理各个环节
未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备工作。
3统一,分责。委、府领建立
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责、地管理为主的应
急管理体制。
4依法管理。依据有法律、法和规
托各类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善工作措施,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
件的规范、制度、专业和法制化水平
5快速,协分依挥综性应救援
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应急专家,、预
和民,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成统一指挥、
全、协调有序、运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科技推广监测测、警和
急处置等先进适用的备和设备,提高预防和应对突
发事件工作的科技量和装备水平,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
7透明时发遵循、有
开放、有效管理、方针按照“以为原则、
- 7 -
为例外”的要,及时、实、确、有效、主动地发
布突发事件权威信息,导社会舆论,主动应社会关切
1.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基层
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大类,及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等。
1.6.1 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
由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
1县突件总应急案。应急急预
案体系的总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应对类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
。总体应急预案县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程序报
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报市人民政府备案,抄送市应急管理局。
2县突件专应急案。应急为应
一类别或某几种类别突发事件,或针对重要目保护、重大
动保障、应急资保障等重要工作制定的多个部门职责的应
急预案。专项预案职责分工应突发事件主要牵头部门拟订
程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实施,报
应主管部门备案,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3县突件部应急案。门应预案
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
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保护、重大动保障、应
急资保障等及部门工作制定的应急预案。县部门预案
部门制定,经主要同志批准印发实施,报县政府备案。
- 8 -
1.6.2 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业、事业单位、社会组
织和村(居)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主要对本单位和基层
组织面风险,规范突发事件内部应对工作。预案经基层组织和
单位主要责人发,法律法规要备案。
1.6.3 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
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包括工作手册和事件行动案。工作手册
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及的有单位对自身承担职责任
进行进一步分解细化的工作案。事件行动是参与突发事件
应对的现场指挥机构、救援队伍、专家队伍等按照应急预案、工作
手册级指挥机构要,为体任据现场实际情况而
的工作案。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领导机构
2.1.1 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
在县委统一领导,县人民政府本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最
高行政领导。县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指导本级有部门
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展突发事件应
对工作。乡镇、村居、社区等基层组织,应结合实建立健全应急
领导机制,并明确应急工作职责。
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件 1,以下简称县应急
县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领导机构。一主任县委书记兼任,主任
- 9 -
长兼任,常务副主任县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长兼任,
- 10 -
主任分管应急管理、公安、卫生的县领导及县人民武装
部主要同志兼任,县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责人为成员。
2.1.2 县应急委主要职责
在县委统一领导贯彻执、政府应急管理工
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县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
制定全县应对突发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和部全县应
急工作重大事项;据有律、法规和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
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分级责、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指挥质严重、损失重
大、响范围广或超出县级应专项指挥部处置能力的突发事件。
2.2 指挥机构
2.2.1 县级专项应急指挥部
将我县现有的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防汛抗指挥部、县
森林灭火指挥部、县减灾委员会、县抗震灾指挥部、县道路
通安全工作、县防安全委员会等作为县应急委框架下
专项工作协调机构,其牵头单位及运行机制保持不变公共
卫生类、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县级事协调机构续保
专项工作协调机构各自领域有工作,项应急管理工
作要。建立健全县应急委与相关议事协调机构的信息通、
、协工作等机制。
据突发事件的不同,县应急设县级专项应急指挥
(见附件 2责本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未明
确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分管行业县领导牵头主管部
- 10 -
不明确的,县应急委据部门职责际情况指定,成立专
项应急指挥部。
- 11 -
县级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原则上由县分管领导任,指挥
长由协助县领导工作的主任、行业主管部门主同志担任,
成员县有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在县应急委领导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相关
业突发事件和应对工作;研究决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重
及重要事项;责本行业大、重大、别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
置工作;对敏感性、可能发生或衍危害突发事件警信
息及时组织商研判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发布和应急响应工作;
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动、应急响应
责组建现场指挥部,制定现场处置案;成县应急委和相关
机构定事项;指导乡镇政府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由各专项应急指挥
确,报县应急委办公室备案。动,成员单位递补
报县应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委办公室备案。
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成员单位和职责分工在县应专项应急预案
予以明确。
2.2.2 县现场指挥部
发生突发事件后,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要,县
专项应急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部。县应专项应急指挥部设置的现
场指挥部要合理设置若干作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
其职,协,有序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1综合组:应急挥部公室牵头
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综合协调组。承担现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能;
- 11 -
责信息收集汇总,提指挥处置决策参;及时报事件
,传级指;协助现场总指挥协调工作组与处置工作,
- 12 -
成指挥处置合力;与国家、省、市工作组应急指挥部
协调联工作。
2应急组:管理和主部门牵头
安局、县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局、市生态环境
xx 分
及事发乡镇政府等有单位人员组成,指挥调动有应急
救援队伍和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等工作。
3医疗卫生组:县卫生健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
业局及事发乡镇政府等有部门单位人员组成,责传
染病和人患病现场调查、卫生处置、人员医疗救治、
预等,实施伤亡人员信息统报等工作。
4治安警组:县公安局牵头,事发乡镇政府及其有
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责事件现场警、交通管、维持序、查
验死人员等。
5应急专家组:县主责部门牵头,组织有部门选派
家组成。主要职责研判突发事件,为现场指挥部提
支持和决策咨询
6)新舆情组:县委宣传部牵头,主要职责统一组织
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客观公布事件基本情况和处置进展、政府
措、公共防范措施,加强舆情监测与制。
7人员导组:事发乡镇政府牵头,县民政局、县公安
局、县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发
- 12 -
局等有部门人员组成,责事现场及周边人员疏散、安
置,有人员生需品的调运、管理、、发
- 13 -
8保障组:事发乡镇政府牵头,主要职责为指挥
部运作提设场所、设施设备和后勤服项保障,应急救援
队伍宿保障。
9社会动员组:事发乡镇政府牵头,县民政局、县卫生
局、县红十字会等有部门人员组成,责动员政机
事业单位、社会体、志愿者与应急救援、安伤亡人员家
等工作。
10通信保障组:县工信局牵头责现场应急指挥通
信、网络管理、警报保障工作。
11)气象水文组:气象牵头责提现场应急处
置所要的气象监测、预报保障。
12交通运输组。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公安、交警部
合,主要职责组织交通运力,运救援人员、灾人员、救
援设备、救灾物资等。
13调查评估组。县应急管理局牵头,县相关部门协助,
责及时查突发事件的发生经和原,总结事件处置工作的经
教训,制定进措施,评估事件损失。
14善后处理组。事发乡镇政府牵头,县应急管理、民
政、法等部门合,主要职责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
工作,安置灾人员;接和管理社会界捐赠,协调灾后重建;
供心咨询辅导和法援助;预防和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发的
矛盾纠纷
- 13 -
15)特种应急组:县公安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 xx 分局、
县金工作局、县卫生健局等有部门人员组成,责处置社会
- 14 -
安全、经济安全、辐射、金风险体性事件等
突发事件。
2.3 办事机构
2.3.1 县应急委员会办公室
县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设在县应急管
理局,作为县应急委的事机构,县应急委办公室主任县应
急管理局主要同志兼任。
主要职责:承担县应急工作,责督促实县应急委工
作部接和督促委、政府及有关议事协调机构
应急工作要;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乡镇政府、县政府
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出我县应急管理的政措施和
责编制修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导全县应急预案体系
建设。指导乡镇政府、县有部门应急体系、应急建设;统
调度应急物资和装备,统协调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办县
政府应急管理专项会动和文等。
2.3.2 县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有关牵头行业主管部门,作为专
项应急指挥部的办事机构县行业部门主要同志兼任办
公室主任,成员由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承担相应专项应急指挥部的工作,组织实本
指挥部责组织展县级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
演练和评估;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收集制度,责突发事
件信息的接实、处理、传、通报、报告;组织、督促成员
单位按照案和职责风险查、监、治理和突发事件
- 14 -
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做好突发事件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责建
- 15 -
设本领域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总结分全县度行业突
发事件防和应对工作。
2.3.3 县级应急值守机构
县委县政府室、县应急指挥中、县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室、县有部门值室构成县应急值守工作机构。
应急值守工作机构责接、传、通报和报告突发事
件信息,安人员 24 时值
乡镇对县级应急值守工作机构成立应急值守工作机构。
2.4 县应急专家组
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据应急预案的规定和
应急处置要,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和应对专家
调有专家组成专家组,展突发事件风险、应急处置
与救援、调查与评估等决策咨询服工作。
2.5 基层应急机构
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
主要职责:在乡镇委政府的领导做好应急值值守、突
发事件预警信息收集报告,组织展本地区突发事件防范和先期处
置等工作;指导村(居)委会等治组织确突发事件应对工
作责任人,做好预警信息、人员疏散撤离、信
息报告和先期处置工作;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有效突发事
件预防和应对处置工作。
3 运行机制
,
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
- 15 -
的协能力,整合相关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
加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
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行业部门加强推进对本行业突
发事件的分级管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做好各域的
风险患排查及防范解、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全力做好
范、救急、救援、救灾工作。
3.1 监测预测
3.1.1 预防
乡镇、县有部门单位)加强本地区、本行业领域)风
评估和患排查整,有对性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措施,做好
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工作,及时发现、风险和突发事
件。
1提高级人民政织编
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需求考虑土地、人
自然和公共安全等因素应对突发事件的设
备、基施、应急场所,实现统科学选址、综
用、步实施,提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条件。
2提高级政府及建立
全为本的风险体系。定期乡镇为单位、以村(
为单风险患排查整,对生命安全的
危险源区域、员要造、建立台账
信息,有性制订具体应急预案应对措施,提高应
- 16 -
对突
- 17 -
发事件的基能力。
3健全评估制。及有建立
发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发生规律、
节特等,定期组织开由急管理、气象、公安、、交通运
输、自然态环境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参加的预防突
发事件风险评估与防范对会,定期评估本级应急救援装
器材配情况、人员救援技能、应急指挥水平联合会
析研判发生、发展趋势,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出相
防范措施和建,科学有效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3.1.2 监测
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整合监测信息资据突发
事件类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各种可能
突发事件的风险患完监测网络,指定专安装要的监测设
备、设施监风险,及时监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
发现、报告、处置。
县有部门、级人民政府建立突发事风险管理体系和危险
危险区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业领域)风
,对情况难以完成整的,应制定应急预案,
做好和应急备工作,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生、生事件
和可能造成响进行综合分,对有可能以上
风险,应依法采取停产整或关措施,规范信息
、分、发布格式和程序。
- 17 -
摘要:

x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单位:xx县应急管理局-1-目录1总则....................................................................................................41.1编制目的....................................................................................41.2编制依据.....................................................................

展开>> 收起<<
汇编361-《x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8篇.docx

共84页,预览2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8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