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心得体会: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VIP专免
2024-01-16
999+
206.5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大心得体会: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党的 XX 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现代化是乡风
文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不断催生乡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
同时,乡风文明的发展又为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
动力和精神动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基于人民共同富裕这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物质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的
共同富裕。因此,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便成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
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乡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制度和文化制度,其本身就塑造和反
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因此,乡风文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
讲,就是要通过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从而改造人民
群众的精神世界。从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实际来看,随着物质
现代化的发展,传统乡风不断消解,处于一种传统与现代交错
叠加的二元化状态。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断退出历史舞台,
如舞狮舞龙、皮影戏、踩高跷、踢毽子、扭秧歌等,逐渐成为
一种文化记忆。一些现代的精神生活,如电视电影、歌剧、现
代舞蹈、书籍阅读等,要么远离群众现实生活,要么难以引起
群众兴趣。当前,部分群众喜欢的是麻将、扑克、刷抖音等娱
乐方式,这反映了部分群众精神生活的娱乐化、通俗化、大众
化特征,但是这种精神生活高度单一化,并在现实生活中又通
常表现为低俗化的倾向,难以发挥推进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作
用。因此,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
活入手,通过改造人民的精神世界,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第一,要大力弘扬和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
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记忆和传承,是增进集体文化共识、
营造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和纽带。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一
要保护好农村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承载着传
统文化的根和源,能够在灵魂最深处激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
精神归属感,让人们记住历史,留住乡愁。现在,很多农村文
化古迹由于无人管、无钱修而遭到破坏,必须通过政府牵头、
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大修缮和保护力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被淘汰,一些传统手工艺和制作技术难以
发展保留,这不仅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的简单更替,同时也是
人们传统精神生活的解构,带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在现实发展
中的历史性断裂。因此,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精神
生活方式传承下去,同时又能增加经济效益,是农村乡风文明
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应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乡村旅游休闲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大政府引导和政
策支持,形成社会多主体参与、实体经营与网络推介相结合的
模式。二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应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文
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宣传力度,大力扭转重洋节轻传统节
日的趋势,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恢复传统礼仪,
加强传统文化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加强传统文化的对外传
播,大力打造数字化传统文化产品,建设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
平台等等。三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要求。农
村很多传统文化活动之所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既有社会发展
的原因,也与农村的现实状况密切相关。当前,随着农村大量
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农村常住人口锐减,大部分都是老幼妇孺,
加之居住分散,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舞狮舞龙等难以开展,京
剧、皮影戏等文艺形式由于缺少创新,已经很难符合现代人的
审美要求。李子柒在网络的红火,说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仍然
具有巨大的精神魅力,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是缺少传统文化基因,
而是缺少时代创新。政府部门特别是村级组织要加大对传统文
化艺术形式的推广,通过组织群众文艺竞赛活动、举办传统文
化艺术节等,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第二,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艺术事业。一要创作人民群众喜
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现在抖音快速替代电影电视成为农民的主
要休闲方式,充分说明当前很多电影电视作品在农村没有市场。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有
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接地气的作品。文艺创作要反映农村
群众的真实生活,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又不能完全以政
治性替代娱乐性,要把政治引导融于娱乐形式中,收到润物细
无声的效果。要扭转当前文艺创作中“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
是从”的风气,纠正“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
“去主流化”的不良现象,创造出更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民族
性,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状态的文化艺术作品。二要支持群众性
文艺活动的开展,做好宣传工作。近几年来,群众性健身和文
艺活动的发展显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昙花一
现,这说明完全靠群众性的自发难以推进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
展,政府要加强引领和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宣传工作要坚持正
面宣传为主,多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强调服务和
引导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克服宣传
报道脱离生活,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坚决克服一味迎合
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三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
摘要:
展开>>
收起<<
XX大心得体会: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现代化是乡风文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不断催生乡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乡风文明的发展又为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精神动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基于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物质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的共同富裕。因此,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乡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制度和文化制度,其本身就塑造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因此,乡风文明建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