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学习心得:做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VIP专免
2024-01-16
999+
188.98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大学习心得:做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乡风
文明建设
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包含着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
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所谓乡风,是指基于农村地区独特
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而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或者行为规范总
和。将“乡风”和“文明”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来始于党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乡风文明建设既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重点,也
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
传统文化做根基,还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
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既
稳固了文化建设的根基,也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乡风
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风文
明建设过程中,要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融入其中,实现二者的有
机结合。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
(一)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目前许多乡镇都陆续开展了一些破除歪风陋习的活动,倡导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
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自律机制建设,倡导农村文明
新风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工作中,为乡风文明
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采取奖励评优的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群众
勤劳致富、见贤思齐、向善向上、奋发进取的热情,推动移风
易俗常抓常新、富有特色。这些举措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的旧
思想,提高了其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朝着乡风文
明建设这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二)健全相关制度,促进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政府通过不断完善乡风文明建设制度规范,使相关制度更加
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许多乡镇政府还设置了便民信箱,
人人都可以给乡村建设提建议,促使全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当人民有了参与感后,
其建设乡村的动力和热情就更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
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倾听了人民的呼声、落实了民生建议,
充分发挥了人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党的 XX 大报告提出: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
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坚持把精神文
明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持之以恒开展精神文明
宣传教育活动,从而逐步在农村形成尊老敬老、邻里团结、民
风淳朴、村容整洁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文化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
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
重要标志。近年来,政府大力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党群
活动中心,增设乡村网络阅览室、信息咨询站等电子信息服务
平台,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环境,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最
大限度地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文化
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激活了文化事业所需的各项资源;另
一方面,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
和道德素养,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
展开>>
收起<<
XX大学习心得:做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包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所谓乡风,是指基于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而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或者行为规范总和。将“乡风”和“文明”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来始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乡风文明建设既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重点,也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做根基,还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