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体会汇编4篇
VIP专免
2024-01-16
999+
23.37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录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全力做好全省地质勘查工作 7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12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及党的 XX 大精神感悟体会 16
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处长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大报告中回顾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时指出“我们的祖国天
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展望未来着重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现结合近期在党校理论学习,粗浅谈谈对绿色发展的学习体会。
一、深入学习领会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绿色发展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XX 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第一,绿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机构成。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生
态自然观为理论渊源,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深刻揭
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
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
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运用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阐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与时俱进。尊重自然 、
热爱自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
一”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
统生态文化,阐明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
在规律和本质要求,创新性地传承了中华传统生态智慧。
第二,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包括
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发展的建设和保护,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和贯穿
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意义。
第三,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
迅猛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然而,在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主导的
发展理念支配下,环境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污染物大量排放,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
来环境问题。如果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得不到根本改变,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
堪重负。如何在确保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急需进行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
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必
然选择。
二、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自然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主责部门之一,推动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对我们的
要求,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是保持绿色发展战略定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实
践,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增强了我国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
信心。但绿色发展毕竟是一场深刻地生态文明变革,之所以是深刻地,就在于它从理
念到实践、从经济发展到生活方式、从城市到乡村,都必须完成艰难的绿色转身。当
我们在经济运行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还要不要坚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9年
就已经给出来答案,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
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
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推
动绿色发展,既要考量一城一地一企的得失,更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远做选择,这关
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生态就是资
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我们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的
过程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绿色发展理念越来
越成为普遍共识。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也不容
再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路子,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二是统筹生态建设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两者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为关心、强调最多的“国之大
者”。但一些地方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产生生态文明建设与耕地保护“争地”现象。如占用耕地造林绿化、挖湖造景等。之
所以出现这样问题,主要还是对绿色发展内涵把握不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稻田也是生态湿地和美景。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两者皆为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应相辅相成,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挚肘制约。因此,
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妥善处理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关系,按照耕地优先序要
求,坚持现状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要尊重自然规律。
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并严格依规划
实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前提是科学,要依据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
成果通盘安排未来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等,科学确定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绿化任务。
三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意,也是生态文
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特别是要以
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更为长远发展,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不
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产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出多次指示批示,
要坚持节约集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要坚持最严
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引导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
化、品质提升转变。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进
城乡土地资源流通,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用好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政策,统筹推进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
地评价。
四是严格落实绿色发展法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
明体系作出系统安排,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法规不少,主要问题在于执行不力,有的是缺乏执行能力,
有的是缺乏执行底气。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不能打折扣。一分部署,九分执行,不
执行,再完善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再好的蓝图只能是空中楼阁,再美的夙愿只能
是镜花水月。执行的关键在人。要增强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法规制度的认知能力,知
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次要增强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法规制度的执行能力。这方
面,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执行法规制度具有极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执行的效果
在严格。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要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制度,真正使制
度成为硬约束,要不打折扣、不加选择、不搞变通。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的监督
问责,对制度执行不彻底、不到位的要严格勒令整改或坚决追究责任,用监督检验执
行效果。执行的质量在科学。良规是善治的基础,提升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必须要
以科学制定制度为前提,要增强生态文明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全力做好全省地质勘查工作
厅地质勘查管理与灾害防治处处长 XX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 XX 大精神,全力做好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体会
如下。
一、学习贯彻党的 XX 大精神,深刻认识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问题 。
党的 XX 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和增储上产力度”。2022 年 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
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为我省地质勘查工
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能源资源保障事关国家安全。能源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
据《全球矿产资源形势报告(2021)》统计,2020年全国进口铁矿石 11.7亿吨、原油
5.42亿吨、天然气1.02亿吨、铜精矿2177 万吨,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中,除天然气、
钼和钾盐外,对外依存度均超过65%,给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严峻挑战,攸关国计民
生和国家安全。
(二)能源资源保障事关国计民生。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关键发展阶段 ,
我国 90%以上能源、80%以上工业原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国民
经济发展对大宗紧缺矿产资源需求仍将高位运行,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
仍然呈增长态势。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事关满足人
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
(三)能源资源保障事关我省经济发展。一是我省矿业经济占比高。据统计,
2020年我省矿石开采总量5.85 亿吨、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1342亿元,均位列全国第
四位;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矿山采选冶及相关矿产品加工等矿业产业链合计营收 1.09
万亿元,约占全省 GDP 的 28.3%。二是我省经济发展对矿产品需求量大。2021 年我国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增长高达159.5%。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
100 万辆,其中我省的产量占比将从目前的 7%提升至20%。
二、学习贯彻党的 XX 大精神,准确把握我省矿产资源勘查面临的形势
(一)充分认清我省矿产勘查具备进一步突破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省新
发现矿产地 132 处,其中大中型59处,超额完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XX 煤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全力做好全省地质勘查工作7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能源资源安全12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及党的XX大精神感悟体会16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处长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XX大报告中回顾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时指出“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展望未来着重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结合近期在党校理论学习,粗浅谈谈对绿色发展的学习体会。一、深入学习领会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绿色发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