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VIP专免
2024-01-15
999+
59.45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县2022 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
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中央、省、市
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美丽 xx、秀美乡村、
宜居家园目标,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推
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
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工作布局,紧盯市委“一二
三”、县委五个“作示范、创一流”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目
标定位,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先
行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
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精益求精做
美乡村,努力提升功能品质,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宜居、
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二、目标任务
按照“清净整洁、形态有序、色块和谐、主次协调”和“精细
秀美”要求,推进 25 户以下未建新农村村庄整治、已建新农村
村庄提升,分类建设一批整治村点和乡村振兴特色村点。2022
年,全县完成 185 个新农村点建设,并围绕“十四五”10 个市级
乡村振兴示范村和 21 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以及沿蜀水河苏
马产业带、沿珠陵江泰兴生态带、沿牛吼江泰井文旅带、
沿赣江澄万风光带 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
兴样板村,力争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
示范县。全县全域美丽宜居乡镇、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分
别达到全县总数的 40%、30%、20%以上,培育民宿、民宿
集群示范村庄、星级民宿分别达 5家、6个、5家左右。全县所
有自然村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5G+长效管护平台监管,“五位
一体”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
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三、列点原则
1.整治村点列点原则:①25 户以下尚未建设新农村的自然
村,按照合并列点原则逐年推进,并根据每个乡(镇、场)未
整治村庄群众的积极性安排建点,要求合并列点村庄总农户数
达25 户以上;②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对乡村振兴示范
村、重点帮扶村按照合并列点优先“全覆盖”原则,年内全面完成
建设,要求合并列点村庄总农户数达 25 户以上。
2.特色村点列点原则:①乡村振兴特色村点:各乡镇乡村振
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要积极争创特色村点,原则上每个村都
要选取1个基础条件好、自然生态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产业业态丰富、能可持续发展,村庄大小适中的村点,结合村
庄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点;②美丽乡村示范带特色
村点:重点围绕沿蜀水河苏马产业带、沿珠陵江泰兴生态带、
沿牛吼江泰井文旅带、沿赣江澄万风光带 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和乡村旅游AAA
景点等区域,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再选择 5个左右村庄
创建示范带美丽乡村特色村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
面,打造一批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四、工作重点
(一)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程
以规划为引领,聚焦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
类等宜居村庄,以“七整一管护”(村内道路、村内供水、户用厕
所、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村内河塘、搭靠“三房”等整治建设,
村庄环境日常管护)为重点,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
以及乡村振兴特色村点打造,完成 185 个村点的整治建设(详
见附件 1)。
1.整治村点建设。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村内道路、
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村庄防汛、
消防、应急避难等公共安全设施,因村制宜建设农村生活垃圾
污水治理、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提升村庄功能品
质。全
面开展村庄“八乱”整治。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
和地域特点,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红色名村和传统民居保护。推进传统村落
挂牌保护。乡村振兴示范村要率先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提升行动。
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突出抓好村内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
等方面环境治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消除黑
臭水体,通过植树、栽花、种菜等方式绿化村庄和庭院。聚焦
“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并全面完成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切实提升
整改质量。按照美丽乡镇建设要求,选择 xx 镇熊瓦村开展电力
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试点,其它乡镇各选择 1个
自然村开展“三线”整治试点工作。
2.特色村点创建。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十四五”重点帮扶
村和全县美丽乡村示范带村庄整治力度,在达到整治村点建设
标准的基础上,侧重提档升级,围绕“八带头”,通过“四精”建设,
补齐影响农民生活品质、制约村庄发展的短板,彰显村庄独特
韵味,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五优”村庄。即:规划设计优
秀,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保
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统筹合理布局
村庄居住用地、发展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显山露水,治山理水,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
村点建设规划必须在 5月10
日前报县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
定批复,未及时报送的乡镇年内不安排特色村点建设计划,并
收回列点计划和整合资金。环境整治优美,村庄建筑风格与村
庄整体风貌基本协调;村庄“七整一管护”到位;精心打造村口景
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多角度彰显村庄特色和韵味;有条
件的地方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
地,建设“四园”(花园、果园、菜园和微公园),培育一批美丽
庭院;与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两水”项目同步建设,大力推进农村
垃圾第三方治理,农村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
河塘沟渠生态化治理效果良好,村庄人居环境实现“精细秀美、
清净整洁”。景观打造优质,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
景”的思路,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因地制宜体现
乡村特色。注重乡村味道,保护村庄原有肌理,古建筑、古民
居、古村落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灵活用好砖、瓦、石、木、
竹等体现乡村元素的建筑材料,推动建房、建村、建景有机融
合,传承农耕文明、乡愁文化,让乡村看得见美丽,留得住乡
愁,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完善道路、沟渠、生活
污水处理等村庄公共设施,严禁将项目主要资金用于村边建游
园、公园,栏杆、墙绘、雕塑等项目要因地制宜,防止过多过
滥,严禁建设大型广场、村牌、文化墙,不四面浆砌水塘,村
内不过度硬化。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可统一改造和美化房屋,
规范村庄标识、路牌、门牌等设置。善于整合生态资源与人文
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
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魅力。在充分挖掘村庄特
色的基础上,善于“无中生有”、“小题大做”,讲好村庄故事,让
美丽乡村美出特色、美出内
涵,建成一批生态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农旅融合特色村
文化特色村、党建特色村等特色村点。发展优势产业,村级主
导产业形成规模,“一村一品”发展成效明显;厚植美丽乡村生态
优势、特色风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
游产业、新业态,引导社会资本经营村庄美丽资源,让自然资
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变成惠民红利。重点围绕县内xx 乌鸡、
竹篙薯、绿色蔬菜、稻虾、井冈蜜柚(橘)等特色主导产业,
加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力度,在每个特色村点至少发
展1
个以上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或生态农业。积极探索“美丽宜
居+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休闲民宿、
农事体验、亲子研学、特色餐饮、电商物流、旅居康养等新业
态,努力打造以休闲民宿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和民宿集群村,
力争将特色村点打造成乡村旅游AAA 景区,进一步提升乡村活
力。建设管护优良,“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基本建立,
村庄管护达到“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
查)目标,实现村庄长效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聚
焦功能提升、产村融合和业态延伸,做好党建、农旅、新时代
文明实践等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合
文章,统一谋划、统筹推进,有效整合政策、资金、技术、力
量等资源投向美丽乡村建设。
(二)实施农户“整洁庭院”整治工程。
聚焦“两清两整一美化”(清除废品、清扫卫生、整治破乱、
整齐摆放、美化环境),全域推开“整洁庭院”整治,改善村内庭
院内外、房前屋后微环境,建设“五美”(布局美、设施美、卫生
美、绿化美、家风美)庭院,提高农民居住品质。开展庭院整
治试点。在乡村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的基础上,选择苏溪镇、
水槎乡2个乡镇开展庭院整治试点建设。其他乡(镇、场)各
选择 1-2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探索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
标签: #实施方案
摘要:
展开>>
收起<<
xx县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美丽xx、秀美乡村、宜居家园目标,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工作布局,紧盯市委“一二三”、县委五个“作示范、创一流”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目标定位,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先...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