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县)
VIP专免
2024-01-15
999+
166.7KB
5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2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县)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 xx 重
要讲话精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省第
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
部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定不移
地走“一主导四围绕”特色发展之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经济运
行稳中有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态势。
一、2022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来,面临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压力,全
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 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各部门协力配合,真抓
实干,全力稳住经济增长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1.2 亿元,增长 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6.92 亿元,
增长 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5547 万元,增长
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36 亿元,增长 13%;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6.9 亿元,下降 1.4%;一般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同口径完成 9683 万元,增长 11.8%;城镇、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完成 18870 元、4767 元,
增长 7.8%、
9.6%。
——上半年,我们齐心协力抓发展,“四化”建设如火如
荼。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
通过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
增 长 。 一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蓬 勃 发 展 。 完 成 春 播 秋 收 粮 食
13.72 万亩,建成粮食物流产业园5000 吨仓容粮仓。加
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组织茶
企统一制定茶叶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进一步规范全
县茶叶市场,利用供应链公司兜底补链,充分释放茶企产
能,全力抓好茶青下树,保证银球茶的产量、质量和销量
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的银球茶特级、一级产品获得绿色食
品认证。上半年,全县干茶产量达4180.97 吨,茶叶总产
值达8.84 亿元。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推动天麻产业提
质升级,以天麻“药食同源”为契机,研发推出天麻炖土鸡、
天麻刺身等“黔菜粤做”系列特色菜品,上半年,完成天麻种
植面积2.9 万亩,鲜天麻产量 1313 吨,综合产值 1.28 亿
元。大力扶持鱼酱酸系列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鼓励和推
动群众大力发展辣椒产业,辣椒种植面积达 1.54 万亩,预
计产量 1.6 万吨。抓好小黄牛、生猪扩群增量,精准摸排
养殖空间,实施小黄牛、黑毛猪养殖补栏、扩繁项目,盘
活全县闲置的养殖场,完成牛出栏0.25 万头,猪出栏
4.63 万头。积极扶持一批渔业养殖基地,带动全县渔业养
殖规模化发展,水产品总产量完成 658 吨。二是新型工业
化提质升级。围绕“茶麻菇稻”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引进万
卷集团、粤榕公司、六禾集团入雷开办企业,推动米酒、
酸汤粉、天麻等特色食品加工项目落地,工业发展基础不
断夯实。包装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项目14 个,抓好木制品
加工销售链第一期、220 千伏变电站工程等项目建设,工
业投资完成 1.07 亿元,同比增长 31.8%。加强重点企业
扶持,对脚尧茶业有限公司、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分别给
予2021 年县级产能奖补资金20 万元,运用东西部协作销
售渠道拓展消费市场,累计签订了 68.5 吨、价值1406 万
元的茶叶销售合同,助推工业产值不断扩大。上半年,规
上制造业完成 2251 万元,增长 23%。三是旅游产业化稳
步提升。加快推进西江创 5A 工作,坚持以游客为中心、问
题为导向,重点抓好景区环境卫生、市场整治、文化提升
旅游服务提质、应急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西江千
户苗寨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
游消费集聚区。将闲置项目郎德景区南统游客服务中心打
造成县乡村振兴学校,山隐西江营地建成运营,持续推进
茶旅融合、茶叶进景区,新增嘎歌古巷、云尖等绿茶体验
店10 家,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着力打造环雷公山“生态山
居”民宿,采用会员制消费模式引导游客回流,xx 省数字木
兰民宿管家培训基地落地白岩村,提升乡村民宿管家的综
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塑造良好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环境,
白岩牧云涧荣获省级“花海民宿”
称号。西江悦榕庄酒店建设及民宿经营权收购项目获
批文化旅游基金3亿元,为全州第一个获批的文旅基金项
目。三角田茶园景区获批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上半年,
全县接待游客 412.21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38.9 亿元。
四是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出台
《xx 县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方案》,2022
年争取到各类资金1.75 亿元投入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
“四改”不断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100 户,6个老旧小区改
造全面开工,背街小巷改造完工 2条、在建 4条。新增改
造城镇供水管网1.2 公里,建设城市雨水排水管网1公里。
常态化对县城影响市容的流动摊点、占街道经营、超门店
经营、野广告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共出动执
法人员4100 余人次,清退流动摊贩、超门面经营1.31 万
起,城市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燃气管道气门站选址已基本
确定。新增东信商贸街、教场坝安居小区、康佳新村等城
区摩托车停车位 620 个,城市功能加速完善。
——上半年,我们凝心聚力促振兴,乡村建设深入推
进。举全县之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全面促进
脱贫增收。全面排查4.77 万脱贫人口 2021 年度收入,逐
户分析家庭收入情况,形成2022 年脱贫户增收措施台账,
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定期调度,筑牢返贫防线。投入资
金1.05 亿元,形成产业项目37 个,基础设施项目14 个,
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县内“就业帮扶车间”
认定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动员“三类人员”外出和就
地就近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 651 人,全
县脱贫劳动力 2.76 万人,实现就业2.3 万人,任务完成率
达110%。“三类”群体有就业意愿劳动力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组织脱贫户、监测户
劳动力参加春茶采摘、到茶叶企业务工达2.86 万人次,
实现总收入 349.9 万余元。二是中直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
作走向深入。获得中直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共
5701 万元,成功举办了万企兴万村、援黔助农活动——
“我在苗寨有亩茶”“中茶·xx 银球茶”春茶开采活动,“我在苗
寨有亩茶”认购签约活动,共计认购茶园面积1000 余亩,
意向认购额达420 万元。西江山泉进入佛山消费市场和机
关企事业单位,茶叶、天麻、鱼酱酸等农特产品进入佛山
市消费帮扶优质产品名录、南方优品销售平台、碧桂园
APP 等销售平台,生态综合补偿机制通过粤黔协助得到进
一步深化。三是乡村风貌明显改善。开展传统村落建筑风
貌整治,完成“蓝帽子”整治 1979 栋,率先探索农村消防预
警新模式,借助消防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智慧防火大数据监
测工作,对传统村落消防实行 24 小时常态化监测。完成西
江千户苗寨、麻料村、龙塘村等3个村智慧消防系统和县
级调度中心 1个。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集团捐
赠1300 万元,用于农村厕所改造及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累
计完成户厕新建(改造)551 户。
——上半年,我们同心发力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积
蓄。加快破解要素制约,全面推动项目提速增效。一是加
强项目谋划。把项目谋划摆在突出位置,结合新国发 2号、
黔府发 7号、国家扩大内需带来的政策机遇,在基础设施
建设、民生项目、特色产业等领域攻坚发力,建立“531”项
目库,共谋划项目362 个,计划总投资 872 亿元,以高质
量的项目谋划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投
资不断扩大。
着力狠抓有效投资,投资重点向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
可持续发展倾斜,国家储备林(一期)、低产茶园提质增
效等重大产业投资不断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 2114 万
元,占比1.9%,增长 105%。民间投资完成 2465 万元,
占比2.2%。三是交通水利加速推进。大力推进水网建设,
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西江水库大坝已封顶,翁养水库
大塘水库、乔兑水库进行大坝填筑,水利项目累计完成投
资1.44 亿元。全力打通基础设施堵点,向上争取到永乐环
线互通、西江至营上三级公路等项目3个,获批建设资金4
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覆盖和危桥改造
工程,启动危桥改造7座、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9 条
53.2 公里。四是强化项目监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预算
内投资计划实施综合监管办法》,着重抓好项目调度、在
线监测、问题预警,加快推进中央预算内项目建设。严控
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严格审查项目概算、规模、标准。今
年来,累计评审项目19 个,审减 725.8 万元,审减率
6.34%。五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实施农林牧渔、交
通运输等九大领域共62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 129.4 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 25.41 亿元。上半年,全县重大工程和重点
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9.37 亿元。其中:省级重大项目15 个,
开工8个,完成投资 5.37 亿元,州级重大项目16 个,开
工11 个,完成投资 1.92 亿元。
——上半年,我们不遗余力优生态,绿色本底持续夯
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高
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是生态补偿有序推进。完成全县
2002
名生态护林员续聘和选聘工作,兑现劳务补助 478.02
万元,发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891.82 万元,惠及全县
农户7.07 万人,户均增收 900 元以上,累计发放耕地力补
贴1167 万元,试点开展990 亩公益林人工商品林赎买,
兑现资金473 万元,生态保护和脱贫巩固双赢。西江景区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生态综合补偿专项投资补助 1620 万
元,为创“5A”添砖加瓦。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完成菌
材林种植 1.01 万亩,新建茶叶种植面积0.51 万亩。林药
种植 3.95 万亩,林鸡出栏16.73 万羽,林蜂1.38 万箱。
二是加速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出台了《大力支持生态产业
发展的实施意见》《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挖掘生态
产业资源优势,着力做强生态农业、生态特色轻工业、生
态旅游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印发《xx 县生
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责任分解方案》,进一步明
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路径等6项重点任务。三是狠抓环境问题整改。
建立生态环境管理三级网格,明确 36 个网格长,72 个网
格员,推动环境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形成“全县一盘棋、乡
镇(街道)一张网”的生态环境网格监管格局,执行“一个问
题、一套整改措施、一抓到底”工作要求,中央和省委生态
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涉及xx 县51 个问题已完
成整改42 个,整改完成率82.35%,剩余问题正在序时推
进,“绿盾2019”问题 61 个整改点位已通过省级销号39 个,
剩余的22 个问题正在积极与省直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加快
销号进度。四是
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完成西江景
区创5A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争取 570 万元一般债券
项目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半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
综合指数2.05,优良天数率99.2%,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
质达标率 100%,区域河流监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
上地表水标准,各功能区噪声值均在控制值范围内,辖区
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未发生严重
的环境违法行为,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上半年,我们竭尽全力稳民生,社会事业全面推
进。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和满意度。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制定《xx 县教育
系统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选
派6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39 名小学校长、副校长参加
清华碧桂园校长培训,组织省级乡村名师和州级名师开展
送教送培活动15 次,培训教师达607 人次。师资能力和
师德师风不断提升。投入 26 万元为民办幼儿园添置办园设
施设备,着力解决幼儿学位紧缺问题,全县普惠性幼儿园
覆盖率为97%。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课后
开展作业辅导、琴棋书画、苗歌、刺绣、民歌舞蹈、芦笙
课后服务率达100%。夯实“控辍保学”
工作,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到校情况日调度,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紧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入学情况,2022 年减免学费入学学生 1318 人,减免学费
109.5 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无障碍入学。着力优
化职校办学环境,县中等职业学校迁回龙头校区办学,启
动教师转型转岗,派遣老师到企业一线和重点中等职业学
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卫
生事业扎实推进。启动县人民医院临床肿瘤防治、慢病管
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五大中心”建设,
县疾控中心改扩建项目、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加快推进,
创建省级卒中中心评审通过现场验收,完成 4个乡镇卫生
院发热门诊建设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全县家庭医生签约5.71 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 45.76%,
全县脱贫人口罹患慢病人数3860 人全部签约。医疗帮扶不
断深化,县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
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签订意向帮扶协议,县妇幼
保健院与顺德区妇幼保健院签订了意向帮扶协议,通过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开展医疗(组团式)帮扶,为 xx 县人
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50 余场次,培训 2146 人次,
服务患者 861 人次,手术51 人次。三是就业力度不断加
大。建立返乡劳动力信息台账,“一对一”开展就业服务,
“点对点”抓实返岗输出,上半年,新增外出就业7609 人。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县)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定不移地走“一主导四围绕”特色发展之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态势。一、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