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千万工程”?什么是“浦江经验”?
VIP专免
2024-01-15
999+
22.1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什么是“千万工程”?什么是“浦江
经验”?
一 、什么是“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2003 年 6 月,习近
平 同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
1 万 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 1000 个左右
的中心 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应运而
生。
1. “千万工程”的效应
20 年来, “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
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
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
“ 千 村 示 范 、 万 村 整 治 ” 向 “ 千 村 精 品 、 万 村 美 丽 ” , 再
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
20 年来, “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
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
了明显成效。2018 年 9 月 26 日, “千万工程”荣获联合
国
“地球卫士奖”。2020 年 5 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
20 年的“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 “千万工
程”
的内涵和意义已不断深化和升华, “千万工程”改变的已
不仅仅是乡村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
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
务、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
因此, “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
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
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
程 。
20 年来, “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
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
其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
随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
和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
活动有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
示的空间,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
浙江乡村数字化水平高于全国乡村近 30 个百分点,不仅
带 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消费,促进了乡村一 二三产的数
字化 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体系
的数字 化、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建与共享、村
与村的联
盟化发展。
“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实 际 上也
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
显的是,经过20 年的“千万工程”建设与深化,许多传
统 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
是村 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浙江乡村一二三
产的融 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许多美
丽乡村蝶 变为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营
的理念成为
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
浙江“千万工程”在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 产业
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广大乡村
居民身上,就是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2022 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 元,连续 38 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尽管仍存
在城乡、地区、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差距,但是相对而
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能不说是与 20 年的“千
万
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
2. “千万工程”的意义
“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
解析。
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 “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
设工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
乡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
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
创新乡村建设思路,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
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
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
这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 重 要 路
径。
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实
践中,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
与供给乏力有关,而且与这些项目设施的营运与管护不力
有关。因此,必须解决好政府、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
谁来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共性基础设施的问题。基本的
思路是: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属及其管护主体;强
化公共设施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村社区治理体系中
的自治功能;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护中导入市场机
制。
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率配置。
也就是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自然与文化特点,
甚至侵犯农民权益的大拆大建,也要避免忽视乡村公共基
础设施具有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征,避免守成不变的低
效配置。这意味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建设并不
是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乡村规划先导下,
体现乡村人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效
摘要:
展开>>
收起<<
什么是“千万工程”?什么是“浦江经验”?一、什么是“千万工程”?“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1.“千万工程”的效应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