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共产党

VIP专免
2024-01-15 999+ 24.46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共产党
20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
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
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创
造美好生活的坚强领导力量,赋予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实
践以深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新时代以来
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频词,也是讲
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的关键词。
正确道路
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历史地看,一些后发国
家“照搬”西方的发展道路,不仅没能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反而落入了发展的“陷阱”。这正是道路选择出现了问题,
未能探索出适应国情的美好生活创造之路。美好生活的实
现,需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协同配合,必然要求深深扎根于本国具体实际进行道路选
择。
活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其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内核,适
应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需要。中国特
色社
生活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
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创造美好生活,就是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
断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进而全面体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系统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科学性,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整
体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着
整体效能,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位一布局全面
了一系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深入推进了创造美好
生活的历史实践。正是坚持总体布局与布局的相互促
进、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出强大的生机
活力,为美好生活入了更深层的理论与实践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叙事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微观叙事更为
紧密地结合来。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
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出的位
创造美好生活与现代化建设紧密来,实现对
西方国家“人”现代化模式越。
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创造 14 亿
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国现代化建
高于美国、本的总和,面对着特
国情实际。人口规模巨大,一方面造现代化建
优势,一方面也会带来现代化发展中的效
题。中国现代化发挥人优势,坚持全国
中力量推进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又注重
发展不平不充分带来的问题,不断深
,着力优势、补短板地推进
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
富裕明确为美好生活的基本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也是一个的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 2035
摘要:

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共产党2022-11-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领导力量,赋予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以深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新时代以来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频词,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走自己的路,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历史地看,一些后发国家“...

展开>> 收起<<
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共产党.docx

共1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1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