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经验材料总结汇报报告10篇
VIP专免
2024-01-15
999+
36.35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 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工作经验材料范
文
(1)
今年以来, x 区 x 名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被提拔重用, x 余名
苦 干实干的干部晋升职级, x 余名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后备领导干部
库重 点培养。全区上下坚持猛药治病与抓常抓细并重、专项整治与
建章立 制并举,不断激发广大干部争先拼搏、担当实干地精神气
劲,不断完 善创新工作机制,树牢实干担当的用人导向,引导全区
广大干部敢于
担当、干事创业,争当“实干家”、勇做“开拓者”。
一、突出实干担当,让实干者“上之有理”
完善工作机制。 x 区建立完善争当"实干家"常态化工作机制,
创新提出“分类分级管理、 一线考察识别、组织把关认定、调查核实
入库、定期研判通报、常态长效调整”x 项工作机制,结合全区工作
实际,细化 x 项激励奖励措施,进一步树立鲜明导向。
树牢干事导向。 坚持在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急难险
重"任务关键时刻检验干部,采取提拔重用、优先晋级、评优评先、
通报表扬、经济奖励、关心关爱等举措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
“实干家”实施奖励。
一线考察识别。 落实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结合“组织工作上
温度、组工干部下基层”,通过综合调研、蹲点调研、日常调研等方
式,深入到工作一线、干部群众中把符合"实干家"标准的优秀干部
发现识别出来,重点培养起来。截至目前,已对全区 x 家单位开展
全
覆盖干部队伍专题调研 x 次, 了解干部 x 余人次,发现储备一批优
秀
科级领导干部、 一批优秀非领导岗位干部、 一批优秀事业人员、 一批
优秀年轻干部。
二、 鲜明用人导向,让太平官“下之有据”
亮出底线标尺。 对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中 x
种“下” 的情形和市级《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实
施方案》
中 x 条“太平官”的具体表现,紧密结合 x 实际,围绕政治素质、担
当作为、实绩实干、目标考核、工作标准、纪律规矩、行事作风等方
面,细化 x 种情形 x 项识别措施,精准识别“太平官”,让干部可
认
知、组织能判断、警醒有参照。
精准识别研判。 通过日常调研掌握、季度识别上报、半年分析研
判,统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工作考核、专项工作考核,以及市、
区“争当排头兵”大竞赛活动结果,精准识别“落后”干部;在此基
础上,坚决将人岗不匹配、干部群众意见大、违规违纪、德不配位的
干部纳入“下”的范畴。
审慎区分对待。 近年来, x 区在审慎研究的基础上对 x 名“下”
的干部进行重新任用,考虑工作实绩对 x 名"下"的干部晋升职级。
始终坚持"能下"是手段、 "促上"是目的,深耕干部“下”后管理,
最大程度关心鼓励干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容错纠错机制,
按照不同情形,采取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函询约谈、问责处理、免
职降职等方式,作出合理调整。加强“下”后干部的跟踪管理和培养
教育力度,对影响期满、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
任职条件的,按程序予以使用。
三、 聚焦事业为上,让有为者“进之有位”
教育培训“赋能”。 聚焦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提升,通过
订单式、靶向式培训,切实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2023 年
全区共组织党性教育类专题培训x 期,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活动
x 期,覆盖全区科级领导干部 x 人,增强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
和行 动自觉。以专业培训强基赋能,围绕“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创新开 放、城市建管、服务群众、生态文明、防范风险、作风效
能"等 8 个 重点领域,举办专业化集中培训x 期,培训x 余人次,
帮助干部练就
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
实践锻炼“墩苗”。以开展"当好排头兵 ·x 在争先"大讨论大
竞赛活动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选派 x 名干部组建 x 支区级招商攻坚
队和 x 支街道一线专项攻坚队,集中力量对区域内重点、难点工作开
展攻坚。牢固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正确导向,
调动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事业为上的氛围在 x 区蔚
然成风。截至目前,攻坚队中有x 名科级领导干部得到进一步使用,
x 名转任职级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比选择优“选贤”。结合全区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分经济类、党
建类、城市建设类、社会管理类等 x 种类别,拿出 x 个科级领导岗
位, 面向全区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开展比选择优工作。通过笔试、业
绩评 价、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考准考实优秀干部的政治素质、
组织协 调、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比选择
优、选拔任 用,有效解决年轻干部配备不足、领导班子结构不优、
干部队伍活力 不足等问题,让优秀干部在合适岗位上“大展身
手”,历经风雨、增
长才干。
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和
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作出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必
须抓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着力打造 x 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
实
需要。
在 x 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全面推动争当“实干家”、整治
“太平官”工作,以“思想破冰"促"行动突围”,不断激发全区广
大公职人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苦干实干的竞进状态,有
力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x 精准发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2)
中共中央办公厅修订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以下
简称《规定》)以来, x 县抓核心、抓学习、抓贯彻,推动全县上下
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努力锻造一支忠
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抓住核心要义。 全县各党委党工委党组充分抓住《规定》的核心
要义,把《规定》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重要任务,发挥
制度的规范、引导、激励、约束作用,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抓活学习方式。 全县各级高度重视《规定》的学习,将《规定》
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必学内容,把学习贯彻与干部任用条例、问
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融会贯通起来,准确领会掌握
了《规定》的基本精神、核心内容和具体要求。领导班子先学一步、
学深一步,对照原文逐字逐句研读和理解把握《规定》有关内容,增
强了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机关党员干部采取集中领学、
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规定》精神,在全
县营造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抓好贯彻落实。 全县各党委党工委党组深入研究中央修订的《规
定》最新变化,聚焦 x 种“下”的情形,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
和约束并重,结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以及干部年度考核、日常了解和
一贯表现,梳理建立作风好的干部名单和作风不严不实干部重点关注
对象,下硬茬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同时,将《规定》
执行情况纳入各单位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内容,纳
入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对学习贯彻《规定》不力的,追究主要
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坚决抓好《规定》的学习贯彻、悟透做实。
“能上能下”激发干部队伍新活力(3)
x 县深入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亮出干部优
与劣的标尺,把握上与下的准绳,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
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新活力。
一、树正鲜明导向,增强干部“上”的动力
突出基层一线磨砺干部,把干部放到“实战场” ,先后选派 x
名 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 x 名干部担任村“第一书
记”或 驻村工作队员, x 名干部到高速路口疫情防控交通卡点值守,
x 名干 部到企业联点帮扶,通过日常工作了解一批、急难险重识别
一批、专 题调研发现一批、单位推荐储备一批“四个一批”方式,
科学衡量干
部的日常表现。
突出基层一线选任干部,建立健全“1+4”考核体系,以绩效考
核为总抓手,建立赛马比拼、考核激励、容错纠错、年度奖金分配等
四个配套机制,把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破除论资排辈,
大胆提拔使用表现优秀的干部。
2023 年以来, x 名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改革发展等工作中表
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使用。
二、 敢于动真碰硬,畅通干部“下”的渠道
把准"下"的情形,聚焦“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x 种情形,对干
部在工作中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较大,不担当不作为
乱作为、关键时刻临阵退缩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划清“下”的红线,
建立干部负面清单。
把准"下"的程序,健全知事识人体系,综合运用年度考核、专
项审计、民主评议、巡视巡察、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方面的结果,通
过深入开展政治建设考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干部考核考察,全面
掌握干部的日常表现,对干部表现进行正反对比、相互认证,确保
“下”得有据可依。
2023 年以来,对 x 名履职不力、作风不严的干部进行停职检
查、 调离岗位、免职等组织处理,对 x 名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不适宜
担任
现职的干部调整岗位。
三、 注重跟踪管理,帮助干部“下”有所为
强化"下"后教育引导,对调整下来的干部,及时开展谈心谈话,
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既让他们认识错误、吸取教训的同时,又能够
摘要:
展开>>
收起<<
x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工作经验材料范文(1)今年以来,x区x名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被提拔重用,x余名苦干实干的干部晋升职级,x余名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后备领导干部库重点培养。全区上下坚持猛药治病与抓常抓细并重、专项整治与建章立制并举,不断激发广大干部争先拼搏、担当实干地精神气劲,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树牢实干担当的用人导向,引导全区广大干部敢于担当、干事创业,争当“实干家”、勇做“开拓者”。一、突出实干担当,让实干者“上之有理”完善工作机制。x区建立完善争当"实干家"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提出“分类分级管理、一线考察识别、组织把关认定、调查核实入库、定期研判通报、常态长效调整”x项工作机制,结合...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