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VIP专免
2023-12-09
999+
30.91KB
2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同志们:
根据 XX 活动统一安排,今天同大家一起,结合前段时间的学
习情况,围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主
题,从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
群众满意的实效两个层面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一、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
大家都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
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
治优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不同年代,
党的五代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
平)都对密切联系群众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密切联系群
众这个优势。我们党为什么这么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我们今天
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么样的现实性、紧迫性,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作一下交
流。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
们必须大力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我们党成立以来,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三件大事”:第一件
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是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是进行了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到2010 年,我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
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与广大人民群
众同呼吸、共命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就是从 1921 年建党到 1949 年建
国,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 960 万平方公
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
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
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解放战争
时期,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我军只有 2万多人,国民党军队是20
万人,情况紧急时,敌我只相隔几里路,有时就是这个山头和那个
山头,许多领导同志劝毛主席东渡黄河,他却说:哪里群众拥护,
那里就最安全。最终依靠群众支持,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48 年
春天,山西临汾解放战役期间,有一个“26 万副门板”的故事,讲
的是临汾周边几十里内的老百姓,在部队没做任何工作的情况下,
家家拆门板 26 万副、梁木十万根送上前线,帮助部队制作担架和
攻城工具,支前百姓达到20 多万人。有许多民歌民谣描绘了革命
战争时期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对军队的大力支持。
比如,有一首山歌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
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唱道:“最
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
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我就
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
革命推过了长江!”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才创造了这些令人震惊的奇迹。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
结束这一历史阶段,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一穷二白、千疮百孔
的烂摊子,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打天下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坐天下仍然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为尽快抚平战争创伤,巩固新
生人民政权,党中央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尽可能地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争取广大农民、手工
业者、私营工商业者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体谅国家困难,自觉服从国家利益,纷纷响应国家号
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先后有近八百万职工、一千万城镇人口到
农村艰苦创业。我们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在极端困难的条
件下,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
宏伟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这段历史,我
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脱离实际、脱离
群众的短暂历史时期,造成了党的事业徘徊不前,甚至遭受严重挫
折,也进一步证明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这一时期成功经验时,
有学者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与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如果不是紧紧团结人民,真正依靠群众,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
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初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当时实行的是“一大二
公”的人民公社制度,生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生产中没有责
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
村的18 位农民认识到这一弊端后,偷偷摸摸地把生产队的地分掉
了,还联合签订了一份不到一百字的包干保证书,主要内容有三条:
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因此
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 18 岁。当时,国务院主管农
业的副总理万里向邓小平汇报了这一情况后,邓小平首先肯定干没
有问题,他认为一个生产队能资本主义到哪里去,看着他能干对了,
我们大家都学习再推广。1982 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
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在全国全面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
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中国因此创造
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人口。
再如,后来发生的1998 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3 年的抗击
非典、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去年的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等,都
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党才有效地化解了各种风
险和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紧紧依靠群众,密
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
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市,小到一
个乡镇、一个村居,都必须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呈现新的特点,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发
展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着这样几句话:“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
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
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国家惠民政策增加了,群众的
意见却增多了”。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透过现象看本质,
说明当前的群众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
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联系服务的内容更加广泛多变。现在联系服务群众,已经
不是原来我国处在低收入水平条件下,让群众吃得饱、穿得好,这
些简单的群众工作目标,现在群众有更高的目标要求。群众从原来
有吃、有穿逐步过渡到有住房、有收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还要有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等。比如,
我们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众,上一代和这一代的需求层次就有很大变
化:上一代农民工都经历过困难和饥饿时期,他们进城务工就是为
了赚钱,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都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外
出务工的年轻人就有很大不同,他们大多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对
城市生活有比较美好的期望,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于城市人,
希望能够像城市人一样生活。许多大城市也顺应他们这些思想需求
变化,原来称呼他们叫“农民工”,现在称呼他们为“新市民”。
再比如,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流动,就出现了无地农
民、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等不同群体,每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各
不相同。我们联系服务群众也要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生活需求、利
益诉求,这给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联系服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
权益观念都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换届选举、
村务管理等问题上,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加强民主监督的意
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组织管理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
以前群众什么都听村干部的,现在村民自治,村民也有了“话语
权”;以前村里大喇叭一响,上级精神直接传达到各家各户,现在
农民各种各的地、各耕各的田,人员难组织,会议难召集,信息难
沟通,管理起来很不容易。有个别群众还存在重利益轻道义、重自
己轻集体、重维权轻法制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信息化加速推进的背
景下,各项政策法规非常透明,宣传报道也很及时,群众的政策水
平、理论素质也得到普遍提高。像有些上访反映问题的群众,经常
读书剪报、上网看电视,对时事政策了解的比较全面系统,不注意
学习、水平一般的党员干部根本讲不过他们;极少数群众受传统思
维定势的影响,存在“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思想,认为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等等。群众这些思想
观念的变化、传统思想的存在,都给做群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是联系服务的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发
展,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按照先进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经验,这是一个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
和无理诉求相互叠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相互纠集的时期,各项
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特别是现在处
于网络时代,电话、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信息沟通非常方便,
相应地各项工作透明度也更高了。如果我们在处理群众反映问题时,
总想捂着盖着、封锁消息,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已经变
得不可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积极应对,以适应
新的形势变化,全面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同志们:根据XX活动统一安排,今天同大家一起,结合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围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主题,从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两个层面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一、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大家都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不同年代,党的五代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对密切联系群众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